
在美容领域,为了招揽顾客并完成交易,很多机构会与医美中介达成协议,支付一定比例的款项,这在业内被俗称为“渠道费”,而这一费用往往在医美消费总额中占比较大。虽然在医美圈子里,渠道费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从法律角度来看,它是不被允许的。
近来,曾是新三板焦点企业的上海柏荟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柏荟医疗”)就因高额提成的问题被处以 325 万元的重罚,该事件一经曝光,便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深入的思考。
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温市监处罚﹝2024﹞96 号》显示,2020 年以来,上海柏荟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柏荟”)为了获得客源、增加交易机会,给予服务商一定比例提成,利用其影响力引客拉单。截至案发,上海柏荟共支付 86.06 万元,对应违法经营额 207.22 万元。该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并罚款 50 万元。
无独有偶,同一时间,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分别对南京柏荟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杭州柏荟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新塘路医疗美容诊所,以同样的理由罚款 50 万元和 70 万元。企查查数据信息显示,南京柏荟支付服务商提成 89.45 万元,违法经营额为 214 万元;杭州柏荟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新塘路医疗美容诊所支付服务商提成 26.41 万元,对应违法经营额为 628.32 万元。
此外,温州柏荟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也因类似问题被罚。2020 年 8 月以来,该公司利用推介话术,对其公司台湾籍医生情况进行虚假宣传,让消费者对医生资质、水平产生误解。同时,为了获得客源、增加交易机会,给予服务商一定比例提成,利用其影响力引客拉单。截至案发,共支付 456.62 万元,违法经营额为 1092.32 万元。因此,上述 2 种行为,分别被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 45 万元和 110 万元,合计罚款 155 万元。
据相关资料显示,上海柏荟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南京柏荟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以及杭州柏荟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均为柏荟医疗的全资子公司。此外,杭州柏荟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新塘路医疗美容诊所是杭州柏荟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的下属分公司。而温州柏荟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则是柏荟医疗与上海挚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的公司,其中上海挚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有 90% 的股份。这四家公司因涉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总计被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 325 万元的罚款。
柏荟医疗自 2012 年 7 月成立以来,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包括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以及美容中医科在内的多元化医疗美容服务。其官方网站声称:“柏荟医疗汇聚国际前沿技术,全球医疗专家,整合全球资源,以 JCI 国际医疗标准为指引,同时建立常态化标准 SOP 运营体系,整体提升柏茶各医疗连锁的专业水平,致力于打造全球知名医美抗资老品牌企业。”2017 年 8 月 21 日,柏荟医疗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证券代码为 872060。财报显示,柏荟医疗增长惊人:2016 - 2017 年营收分别为 3.86 亿元和 7.8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28.66% 和 102.32%;同期,净利润分别为 4108.02 万元和 7210.70 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940.57% 和 75.53%。2018 年 8 月 23 日,柏荟医疗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终止挂牌的公告》,从此退出新三板。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三板挂牌期间,柏荟医疗还发布了涉诉公告。公告披露,柏荟医疗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柏荟,于 2017 年 10 月 17 日收到了《民事起诉状》。据起诉状所述,原告苏某某于 2016 年初相继在上海柏荟接受了双眼皮手术及减脂手术,但原告认为手术效果未达预期,进而影响了其日常生活及家庭和谐。经过与上海柏荟的协商未果后,苏某某向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出一系列诉讼请求。一审法院判决上海柏荟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退还苏某某手术费 24 万元、预存费用 16.2 万元、治疗费 5 万元。尽管上海柏荟方面主张原告基于相同的医疗服务合同再次提起诉讼应遵循“一事不再理”的原则,并提出了其他相关理由,但这些主张并未得到法院的支持。因此,案件继续进入下一审理阶段。然而,在二审过程中,该案件最终被法院驳回。
柏荟医疗,曾作为新三板市场的一员,本应遵循规范经营的路径稳步前行,却不幸卷入高额提成的风波。高额提成,究其本质,是一种以金钱激励为核心的营销手法,通过给予员工或推广人员高额的业务提成,激励他们积极拓展客户、推销医美项目。这种在短期内看似能快速提升业绩的策略,背后却潜藏着诸多风险。
从市场公平竞争的角度来审视,高额提成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医美行业本应是凭借技术、服务和品牌来竞争的领域,企业应依靠精湛的医美技术、周到的服务以及良好的声誉来吸引顾客。然而,柏荟医疗的高额提成模式,导致营销成本急剧攀升,那些专注于技术研发和服务优化的正规企业,在这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可能因难以承担高昂的营销成本而处于下风,市场资源被不合理地流向那些擅长运用这种不当营销手段的企业。若此状况长期持续,将严重阻碍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对于消费者而言,高额提成往往意味着消费风险的增大。为了获取更多提成,销售人员可能会夸大医美项目的功效,隐瞒潜在的风险,诱导消费者进行一些不必要的甚至不适合自身情况的医美消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不仅可能花费大量金钱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因不当的医美操作而面临健康威胁。
近年来,随着医美市场的迅猛发展,行业乱象层出不穷。2021年5月,央视财经首次揭露国内水光针市场的乱象,节目中指出当时医美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33.3%,也就是说每3支针剂中就有2支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除了针剂问题,医美设备造假现象也十分普遍。2022年10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医疗美容行业虚假宣传和价格违法行为治理工作指引》明确规定,禁止在商业营销过程中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禁止欺骗、误导消费者或其他相关公众,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此外,高额提成还给企业自身带来了巨大的法律风险。依据相关规定,国家监管部门对高额返佣设定了最高限额,一旦超过这一标准,就会被认定为医疗商业贿赂。2023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严禁在诊疗咨询、就医引导活动中做出不符合法律法规及诊疗规范要求的承诺或表述,要依法加大对“医托”“药托”的打击力度,查处商业贿赂,严厉打击违法开展诊疗咨询、就医引导的行为。